壽司-日本米食文化的象徵
就跟中國烤鴨、韓國泡菜、泰式河粉一般,日本壽司在全球各地現跡,它是迷人的東方食物,讓人們不僅接觸到魚最新鮮的風味,更深入理解亞洲人烹製米食的智慧。
一個壽司師傅的養成極其不易,單是學習將飯煮好吧,便要花上三年時光,從洗米的方式、烹煮的時間與火侯,師傅隨時都得聚精會神 從米飯初滾溢出的清香,米粒飽滿時的光滑潤澤,觀察著白米熟飯的種種變化。
握製成型的壽司手法,是煮飯合格後壽司師傅的進階課程,日本握壽司的傳統手法,最少八年才能精準,每陀米飯大至多少顆粒,下手的輕重,熟手師傅總能一手掌握。
首先成為海鮮達人,才能成為一流的壽司師傅,哪個季節的白肉魚最鮮,哪個月份的亮皮魚最可口,哪個島嶼的貝類、海膽質地最好,就像備忘錄般烙印在壽司師傅腦海中。
著名的江戶前壽司,相關典故眾說紛紜,有一說是緣起江戶地區盛行自背後切鰻魚的方式,也有一說是江戶地區的壽司名店,為了接待川流不息看摔角的觀眾,設計的簡單迅捷壽司捏法。
最動人的說法,莫過於存留在老漁家口耳相傳的記憶,據說早年的江戶灣(現今的東京灣)漁民收工回家後齊集著玩紙牌,妻子們叮嚀著用餐,卻無人捨得離開正緊張的戰局,漁人的妻子便將切片的生魚與拌好的醋飯擱在男人們觸手可及的地方,一手打牌另一手便可抓上魚和著飯糰送入口。
水針(Sayori)是捏置握壽司亮皮魚中,外型最美的魚,近透明的銀白魚身,鑲邊似的滾著一條紅邊,猶如江戶城中歌舞妓雲鬢上的髮簪,些微細鹽與橘醋,便能展現它優雅極致的氣味。
黑鮪上腹(Ohtoro)是紅肉魚裡的鑽石,它那細膩的油脂,猶如頂級霜降牛肉般,在口中如煙霧般緩緩散開,幸福是何等滋味?感受一口上腹於齒頰間便知。白肉魚裡的真鯛(Madai)、黃雞(Isaki)、金目鯛(Kinmedai)、七星鱸(Suzuki)、小鰤魚(Inada),都是握壽司裡常見的精選。
晶瑩剔透的鮭魚卵(Ikura),獨具的咀嚼之趣,遠非其他海鮮所及,取色如珊瑚的肥美鮭魚腹以噴槍微炙,點上黑豆大小的鮮山葵芥末,再灑上數顆鮭魚卵,猶如金榜題名的父子登科。外觀有如節慶煙火的馬糞海膽(Bafun-uni),破殼而出的,是媲美陽光般輝煌的內裡,當它經過壽司師傅的手,小心翼翼的舖陳在白米飯糰上,賣相即已引人垂涎。
*尋找壽司之神 壽司好手往下看!
2015「全球壽司挑戰賽」活動,七月在台北盛大舉行,總決賽同年11月在日本東京展開。
台灣區選手初賽選拔活動時間:2015年7月16日8:30AM-17:30AM
全球壽司挑戰賽日本東京總決賽時間:2015年11月25日
獎勵:台灣區得冠者可獲獎盃一座與獎金3萬元台幣,並代表台灣出賽日本總決賽。三日行程開銷由主辦單位挪威海產局全額支付。賽後安排至著名日本料
理餐廳與日本壽司大師切磋交流,並赴京都體驗多元之日式傳統飲食文化。
主辦單位:挪威海產局 日本國際壽司知識認證協會
「全球壽司挑戰賽」活動詳情與報名簡章索取
聯絡人:奧美紅坊創意 張穎安
電話:02-7745-1763
信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89號3F
*促使台灣地區壽司師傅能更深入了解壽司文化內涵,主辦單位並於2015年7
月14日9:00AM-4:30PM與7月15日9:00AM-3:45PM兩天舉辦「台灣區全球壽司研討會」,除大賽選手可予參加外,亦開放名額給日本料理壽司店執業大廚參加。
台灣區全球壽司挑戰賽&壽司研討會報名截止日期;2015年6月5日
報名聯絡人:奧美紅坊創意 張穎安
聯絡方式仝上